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在雷军发博剧透一周后,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SoC(片上系统)芯片终于揭开面纱。
5月22日晚7点,身着绿色西装的雷军登上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的舞台,正式发布了3nm旗舰芯片玄戒O1。至此,小米成为在苹果、华为、三星后,全球第四家拥有自己SoC芯片的手机厂商。
从跑分数据看,“这个绝对算得上第一梯队的表现 ”。开场未久的雷军略显紧张,状态不比上次发布小米SU7 Ultra时的兴奋与激昂,但在与苹果的芯片对比时,依然透露出对自家玄戒的信心与自豪。
一时之间,大众的关注再次如潮水般涌向小米。不过这一次,为小米“先进”而生的欢呼,难掩对其自研含金量的质疑之声。
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的雷军。图/视觉中国
长跑的起点
发布玄戒O1的过程中,雷军口中说出苹果的次数,和以往一样多。
介绍玄戒O1的晶体管规模(190亿个)和工艺(第二代3nm工艺)时,是与苹果最先进的A18 Pro处理器一样;在内部集成双超大核的10核CPU的性能与能效表现,以及16核GPU的图形性能上,苹果也是其演讲和PPT中唯一的对照对象。
譬如以搭载玄戒O1的小米15S Pro手机进行整机常温实测时,其单核CPU跑分的成绩为3008分,低于苹果A18 Pro的3529分,多核成绩(9509分)则略高于苹果的8751分;玄戒O1的能效表现,是“已经非常接近行业顶尖的苹果”;在曼哈顿3.1和Aztec 1440p两项图形处理测试中,玄戒O1的帧率分别较苹果A18 Pro高出43%、57%,且同性能下功耗又比后者还低35%。
与苹果CPU的性能对比。图/小米官方
对标苹果芯片,是玄戒2021年初立项时定下的目标。“要干就干最高端的旗舰处理器,要用全球最先进的工艺制程,我们希望还要做到第一梯队的水平,”雷军在发布会上分享,“当时我们甚至想,我们的高端手机在对标苹果,芯片我们有没有机会对标苹果呢?其实苹果芯片今天也是全球最顶尖的水平。”
那时候,或许没人敢信,甚至敢想象,小米能做出一个3nm的手机SoC。据雷军透露,有一些朋友在交流中表示“小米能做一个4nm的、几年前旗舰水平的芯片就非常了不起了”。
然而时间刚刚过去四年多,玄戒O1便问世了——自主研发设计、采用先进的第二代3nm工艺制程,一经发布便备受关注。“这是小米在手机芯片先进工艺领域的重大突破,也实现了国产手机芯片在先进工艺上的探索和突破。”电子创新网CEO张国斌表示。
图/小米官方账号
但争议也随之而来,最主要的是围绕“自研芯片”之说。
质疑声源于玄戒O1的CPU和GPU均采用了ARM的公版IP,简单理解就是ARM拥有知识产权、具有特定功能且可公开获取的集成电路模块。换言之,在部分网友看来,玄戒O1的设计就是在买了公版IP后进行集成优化,算不得“自研”。
“事实上,很多公司都是采用ARM架构,如高通、联发科等。”对此张国斌表示,购买IP后想要设计出一个SoC,过程可远非搭积木一样的简单组合,而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作流程,包括确定SoC的应用场景和关键指标、IP选型与集成规划、设计并优化整体架构、IP集成与验证、软硬件设计与协同等,经过不断地测试和验证后,将设计交给晶圆代工厂流片(可简单理解为试生产)。
这些过程都需要投入时间、金钱。尤其在流片环节,在代工厂处排队往往就得数月到半年;成本上,制程越先进的芯片流片成本价格越高,有数据显示,14nm工艺芯片,流片一次需要300万美元左右,7nm工艺芯片需要3000万美元,5nm工艺芯片则需要4725万美元,约合人民币3.4亿元。
从这一角度来说,小米实打实地投入了设计与验证,自研芯片之说确实立得住,只不过确实离大众期望中的全面设计能力仍有差距。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表示,想要实现这一目标,小米还需要形成包括底层架构、基带芯片等在内的综合设计能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雷军表示玄戒O1已实现大规模量产,且搭载该芯片的小米15S Pro及平板7 Ultra已经发售,但如果就此说小米造芯已经成功,还为时尚早。
“一款芯片的成功与否,要看市场上对其产品的接受与认同程度。”项立刚表示,“目前小米这两款产品还没有大规模销售,真正大规模销售以后,用户体验好不好、产品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,都还需要实际验证。”
另外,这也关乎商业上的考量,说白了就是能否回本。发布会上雷军表示:“大芯片生命周期很短,一年一迭代,到了第二年就贬值了。如果没有足够的装机量,再好的芯片,也是赔钱买卖。所以对于旗舰SoC来说,你必须要有能力在一两年之内,至少卖到上千万台的规模才能生存。”
显然,刚有小成的小米芯片,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
高端化的重要一环
雷军也确实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。
近段时间,雷军提到小米芯片的微博中,坚持是最高频出现的词之一。至少投资十年、至少投资500亿元的计划,也体现了小米2021年初重启手机SoC研发时下的决心。
即便小米曾经在造芯这条路上跌倒过,它还是要做这场“芯片梦”。
十一年前,小米便曾尝试自研手机SoC芯片。在此之前,小米曾专门研究过华为海思芯片,判断基础技术的成熟度已较十五年前华为入局时高不少,小米有一定的后发优势。即便有行业专家给雷军提醒做芯片成本高、风险高,这是小米自主研发没法绕过的难关,但小米造芯的决策最终还是做了。
2014年10月,小米低调成立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。一个月后,松果电子花1.03亿元买下大唐电信旗下联芯科技开发并持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,这也是澎湃芯片的技术基础。
转年7月,松果电子进行流片;到9月19日,样品回片,团队还未知样片能不能用。9月26日凌晨,这颗芯片第一次点亮屏幕,“在那一天晚上,我心澎湃”,雷军曾说。澎湃二字也就此成了这款芯片的名字,并于2017年2月正式发布。
2017年,澎湃S1芯片发布时的海报。图/小米官方
然而,搭载澎湃S1的小米5C上市后迎来了不少差评,包括性能不如其他同价位手机、价格又不低、耗电速度快、手机发热严重等。这些问题,当时被用户归结于澎湃S1芯片不行。
后来,本该接棒的澎湃S2芯片,除了偶尔曝出“五次流片全部失败”“已经流产”的传闻,再无其他消息。小米的造芯,也开始只余下“小芯片”(常见于物联网设备等应用中)动作。
教训不可谓不惨痛,为何小米仍要执着?
“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硬核科技公司,芯片是必须攀登的高峰,也是绕不过去的一场硬仗。”这是雷军在微博上给出的答案。
这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,自研芯片意味着主导权。
一方面,这可以让厂商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,从而既可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安全,也可以放大对终端产品的把控程度。“如果你是自研的芯片,那么你的手机是高端机、低端机还是旗舰机,都是由你来定义的,而不是由高通定义,并且希望高通把最先进的芯片给你。”项立刚谈道。
另一方面,自研芯片可以为厂商在提升性能、能效及定制产品功能等上留出更大的空间。“长期来看,手机厂商自研芯片有助于实现更完整的技术闭环,实现产品系统级的优化和体验提升,如小米自己的澎湃OS可以更好地针对自研芯片进行优化。”张国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。
在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的背景下,自研芯片将有助于实现差异化的竞争,乃至添上溢价的筹码。苹果和华为,便是最好的案例。
转向高端化发展的小米,自然渴望这样的通行证。“只有做高端旗舰SoC,才会真正掌握先进的芯片技术,才能更好支持我们的高端化战略。”雷军表示。
至于重新爬起来的小米,能否在芯片赛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,或许还要等到玄戒O2、O3乃至O4、O5,方能见分晓。
参考资料:
1.《小米:10亿“造芯”背后,雷军亲述最艰难的两个时刻》,2017年3月1日,第一财经
2.《小米造芯故事》,2021年4月6日,甲子光年
2025-05-26 03:34:31
2025-05-26 03:34:31
2025-05-26 03:34:31
2025-05-26 03:34:31
2025-05-26 03:34:31
2025-05-26 03:34:31
2025-05-26 03:34:31
2025-05-26 03:34:31
2025-05-26 03:34:31
2025-05-26 03:34:31